走昆玉河的时候在永引渠与昆玉河交汇处看到了永引渠满河的河水(上图正前方是永引渠),可是在我沿着南旱河走的时候,却看到了永引渠干涸的河床,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。
永引渠上游一滴水都没有,下游却满河的河水,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呢???这使我产生了尽快的沿着永引渠在走一次的计划。今天从四季青敬老院开始,沿着永引渠往东走,目的地是永引渠和昆玉河的交汇处,看看永引渠的渠水到底从哪里来的??从那一段开始有水的??
永引渠干涸的河床,昨夜一场大雨让永引渠河床低洼处有了一点点水。 开始沿着岸边行走,但是岸边的水泥台上到处是人拉的粪便,恶臭而且非常恶心,我下到了河床上行走,尽管昨夜里的大雨让河床上有了小水坑,但是我宁可偶尔走一走泥泞的河床也不愿意走河岸边。
这次沿着永引渠走,唯一一处需要离开河岸然道的地方,我走到了定慧北桥后在折返回到永引渠岸边。
这里是五孔桥水文站,没有找到关于它的资料。
水文站是指观测及搜集河流、湖泊、水库等水体水文、气象等要素资料的指定地点。观测的内容有水位、流量、流速、含沙量,以及气温、降水、蒸发量、气压等。
河面上漂浮着很多污物,河水散发着淡淡的臭味,尽管我看到了一两个打捞污物的工作人员,但是根本无济于事。
尽管一路上询问了好几个老人,都没有得到什么像样的答案,甚至一位老同志居然说这一段河水是用水泵从昆玉河打上来的。但是我似乎已经得到了答案,这一段永引渠水应该是从永引渠和昆玉河交汇处,由于地势低而自然漫上来的。所以这一段河水是死水,这也就是这一段河水污染严重的原因。(这是我个人的拙见)
走过四环路上的定慧桥 这里有一个污水排放才处,尽管闸门关闭,但是仍然有大量黄色的污水流到永引渠里,河面上漂浮着白色的泡沫。
两位老夫妇在河边捞鱼,河里有很多叫做“小白条”的小鱼,由于气压低和河水腐臭,小鱼都把嘴露在水面上呼吸,捞出来的小雨大多数奄奄一息。
小白条鱼俗名:蓝刀、白条鱼,体长、扁薄,背部稍平直。自腹鳍基至肛门具腹棱。头尖。口端位,两颌前端有相嵌的突起和凹陷。无须。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下弯。背鳍刺后缘光滑。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,游动迅速,喜集群活动。小型鱼类,一般体长80~140mm。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。

由于这一段河水恶臭,我选择了离开河道在旁边的居民小区绿化带里行走。
永引水渠上的翠微路桥是不能在桥下通过的,我们来到了翠微路路口,日伪时期(1939)辟筑为土路,与万寿路相交之处,遥对西山之翠微山,故移名于此。翠微指青绿的山色,用之于山,则谓山青。
走到这里我今天寻找永引渠水源的任务已经完成,看记录才6.5公里多一点,实在是太少了,再说赶回家做午饭的时间也尚早,决定继续沿着昆玉河往前走,目标是玉渊潭公园东门外的木须地。
路过北京电视塔。北京电视塔是一座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,身高380多米,可发射多套电视和广播节目,也是游乐和观光的好地方,外观优美造型独特,在238米高处有6000平方米的观光塔,举目四望,北京风景尽收眼底。
上一次走昆玉河就看到了这座灯塔,这一次走昆玉河的北岸,走进这座灯塔才知道只是一个景观塔,没有什么作用,塔下开辟出来一片水域和岸边的绿地形成了昆玉河绿化带。
看这座桥像模像样的,其实这是一座两头都没有道路的孤桥,孤桥正对着空军总医院的后面。
玉渊潭试验水电站,虽然其规模是一座小型水电站,但它在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。它是我国唯一的一座科研试验水电站。也是建在北京市城八区内仅有的两座水电站之一。
玉渊潭试验水电站于1959年竣工并发电,隶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。1998年北京市在玉渊潭试验水电站南侧修建了一座船闸,经过船闸调节升降水位,船只可以通行,解决了因电站上下游落差大,不能通航的问题。
在中国科学院门前坐公交车回家。
点击这里进入银杏树林的博客
评论